无名之辈的故事由一桩抢劫案展开,笨匪二人组眼镜和大头带着枪抢了一家手机店。哪知道真爱风尘女早就被警方调查和注意。风尘女子没有出卖大头,大头却阴差阳错被保安马哥骗到烟花展。最终各方势力一通乱打,在绚烂的烟花中,劫匪终于因为惊恐向马哥开枪。影片由巧合构成,全程使用来自各种口音模仿的的贵州方言。这条线索几乎作废,只能承担笑料和解释前史的作用。如此娱乐化和商业的观众指向,竟然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又一胜利。
在各样一片叫好的欢呼声中,《无名之辈》被捧上神坛,排片一路上扬,豆瓣突破8.3分。
几乎朋友圈看过《无名之辈》的朋友,都会不分由说的赞扬。
这似乎是一种政治正确?吓得我赶紧在朋友圈评论:
“现实果然就是这样,充满痛苦,但我们还是要挣扎着向前啊!”
说实话,《无名之辈》确实笑泪齐飞,还有那么一点《药神》的味道。
走出影院的时候,查了一下首日票房,一千万出头,作为快消品来看这样电影,我是不甘心它被埋没的。
但几天之后,《无名之辈》单日票房压过了《毒液》,在《无敌破坏王》和《憨豆特工》等引进片发力之前,先收割了一波票房。
票卖的越来越好,市场上近乎完全的正面评论,捧出了一部“艺术精品”。
“艺术精品”的门槛什么时候这么低了?
《无名之辈》和这些即将上映的外片一比,总有种当年咱们拿着大刀和八国联军的火枪拼命的样子。
无名之辈的故事由一桩抢劫案展开,笨匪二人组眼镜和大头带着枪抢了一家手机店。
章宇饰演的眼镜,够狠
潘斌龙饰演的大头,够逗
在逃跑路中闯进一个瘫痪女人的家里。
瘫痪女,任素汐饰演
一个落魄烂尾楼保安马哥带着躲债的窘境出场,他是瘫痪女人的哥哥,曾经是一名协警但被撤职,唯一的女儿也不听他的话。
马哥,陈建斌饰演
马哥丢了一支枪,他必须要找到那两个劫匪。
烂尾楼逃债的霸道总裁正在赶回家维护尊严,而老板的儿子决定帮助父亲讨回尊严。
霸道总裁,王砚辉饰演
儿子,宁桓宇饰演
笨匪二人组住在瘫痪女家里,但却始终对毒舌女下不了手,二人组替瘫痪女完成愿望后却分崩离析——大头要去找真爱风尘女,为爱接盘。
哪知道真爱风尘女早就被警方调查和注意。
风尘女子没有出卖大头,大头却阴差阳错被保安马哥骗到烟花展。最终各方势力一通乱打,在绚烂的烟花中,劫匪终于因为惊恐向马哥开枪。
风尘女,马吟吟饰演
乍听之下,甚是唬人。
让我们换种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
《无名之辈》讲了一个保安丢了一把枪,恰好一家手机店遭到笨匪二人组持枪抢劫,保安马哥要找回失枪;而笨匪二人组恰好躲到保安妹妹家,妹妹恰好是个瘫痪的女人,恰好一个逃走的老板正在赶回贵州,老板的儿子恰好偷了马哥一把水枪要保护他爹,最后大家齐聚在一起,恰好解决了一个由巧合构成的低级矛盾。
数数看,我用了几个恰好?
这是故事会水平啊,是高手。
影片由巧合构成,全程使用来自各种口音模仿的的贵州方言。有东北碴子味的,山东风味的,港台腔嫁接的。
虽然有些出戏,但演员也算下了功夫,倒是也不算太过违和。
所以,就有人,吹爆,演技真是太好了!
坐着演戏就能封神?
坐着骂街对于专业演员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吗?
当然对于一个搞戏剧出身的导演来说,回顾前作《你好,疯子》,虽然也有着很强的复刻戏剧的味道,但从影片开始跟你讲好,演员的表演就是带着强烈的戏剧感。
观众完全可以带着一种有别于电影的姿态来观看,同时《你好疯子》对于人物关系的变化也具备基本的可信度。
一开始就定下契约,观众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于本片来说,全片所有场景几乎被关在限定的封闭空间里,人物能做什么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样的电影就像一个四面围死的“盒子”。
对于空间规划和场景切换毫无兴趣,要说转换,就是在各条平行发展的线上任意飞跃。这样来谈演员的表演?难道不都是一个状态,一个感觉?
那么,所谓的演技在哪?我看不到。
困毙在戏剧中走不出来,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观众可以看着乐,创作者也傻乐,那就真可乐了。
多线叙事玩的很6?
这年头踩不住刹车就叫飙车了?
反观影片的其他几条线索:叛逆儿子、出逃老板与情人、寻枪保安、无辜肥波。
只有保安一条线具有基本的有效性,并且和笨匪这条线产生了基本的情感关联,其余线索似乎都成为了陪衬。
为什么?
相信导演也知道单靠演员耍宝,和一条无聊的寻枪线索,边际效益递减越来越严重,观众越来越疲惫。
因此找到许多无意义的线索来缓冲,这也造成了本片其他线索直直的冲向结局,索然无味。
要说多线叙事,《心迷宫》才值得被吹爆。
一条线讲不下去就换一条线来叙述,确实省时省力。
后果是观众看到中段,几条线索都已经明朗,或巧合,或毫无转变,所有人都拦不住冲向最后的长街。
假如要说比较容易参考的场景调度和空间意识,《火锅英雄》最后的追逐戏都可以成为一个可供学习的段落。
将其空间打碎,重构成一个完整世界,对于一个戏剧导演来说确实是一件专业不对口的难度任务。
在开场的建置过后,笨匪这条线索进入一个几乎完全静止的完美假定空间中。一个毒舌寻死女人和两个笨贼无限斗嘴,耍宝,笑果的确非凡。
但仔细想想,那些赞扬着高级喜剧的说法似乎有些名不符实。
在一个假定空间,靠方言梗,看鬼畜视频,一个又一个突发性的刺激事件来完成一个庞大的故事中段。这条线索几乎作废,只能承担笑料和解释前史的作用。
突然失禁的感觉在片中屡见不鲜。轮椅上的女人突然失禁,两个大老爷们第一时间开始找尿不湿;
女人想要完成心愿,笨贼二人组带着突兀的bgm直上天台,一顿戏耍;
笨贼大头找到自己的心上人,拉起就跑,就差抖音同款浪漫雪花特效了。
一个戏剧导演难道没有基本的处理戏剧逻辑的本能吗?
现实主义的胜利?
网评观照现实,对小人物尊严的聚焦也是本片的一大槽点。
回到本片的选题和人设阶段,我们分别列举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形象。落魄保安、笨匪组合、风尘女、出逃老板、小青中三代混混。
这些人设是连艺考故事都深恶痛绝的烂人设啊!我知道的一家艺考机构,学生写下这些人设是要挨罚的。
然而这些极端边缘的人设却被解读成观照现实?
用如此荒诞,非逻辑的姿态讲述底层生活,本身就带有一种极强的攻击性和怜悯姿态。
观众的爽感在何处呢?
备受上司压迫,家庭不幸,情路坎坷,每个人调动自己最值得怜悯的一刻,看到银幕上所有的形象都比自己的境况更惨。
舒服了,其实我也没那么惨啊。
虚构的权利在导演手中,错不在观众,但以这样的姿态输出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确实不是一个良性的沟通渠道。
《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而《无名之辈》真的是一部黑色幽默的佳片吗?
与《追凶者也》《火锅英雄》《疯狂的石头》等片在选材,视听上的差距上一目了然。
黑色幽默在片中的印象来自于片段式的情景设计。
例如笨匪进入瘫痪毒舌女家的化学反应和突发状况;保安寻枪的碰壁和窘境。
但频繁的巧合让黑色幽默的力量层层减弱。人物的行为逻辑极端诡异,转折全靠巧合。
这样的强势介入,类似央视的一个即兴喜剧真人秀《喜乐街》,主持人给定情景让演员表演,并随时改变条件让演员作出啼笑皆非的举动,完成戏剧任务。
比如《无名之辈》中笨贼发现自己偷的是假手机这样的桥段,以及保安突然被抓奸在床等段落不是相当于这样一场秀吗?
在这样一场秀中还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戏剧目标,演员确实值得表扬。
但对于标榜现实主义的本片来说,似乎真的只剩下无意义和荒谬了。
有点吊诡的是,黑色幽默和现实主义两个无可兼容的两种创作态度竟然在同一部片中重逢。
如此娱乐化和商业的观众指向,竟然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又一胜利。
或许这才是本片最大的黑色幽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