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送王青回家康复,天气春寒料峭,路边残雪尚存。10月1日,王青走出家门与大家一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痛定思痛,至今忆起,王青依然泪眼模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说起当天的情况,王青仍兴奋难消。这些年,王青除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爱之外,也在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与爱同行。
阅读提示
周口市鹿邑县邱集乡大王寨村女孩王青大学毕业后因病瘫痪,卧床多年。原本温馨、不大的自家小院,常让她感叹“庭院深深深几许”,锁住了她的春秋与冬夏,也关住了她的自由与梦想。她“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斜躺在床,隔窗凝望院中父亲在世时栽的月季,年年有荣枯,岁岁散花香,她多次无声呐喊:月季尚有花开日,我就没有站起时?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带着最后一搏的勇气和希望,在京九晚报·衣往情深义工王清林等人的帮助下,北上北京,忍常人不能忍,痛常人不能痛,进行了几个重要关节的置换手术。本报曾以《千里走单骑 只为践承诺》《春风伴月送人归》等为题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无数读者和网友对她的关注与牵挂。最后一次送王青回家康复,天气春寒料峭,路边残雪尚存。如今,走过春,路过夏,来到了菊花怒放的深秋,王青近况如何,站起的梦想是否照进了她家的小院?昨天天刚蒙蒙亮,记者就与京九晚报·衣往情深义工王清林、李清志等一行再次踏上了王青家陌生而熟悉的路途。
10月1日,王青走出家门与大家一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图为她在花坛前留影。 周遇建 摄
我命由我不由天
到王青家院门外,上午10点刚过。小院重来,往事如昨,那日那夜送王青回家的画面突然切换眼前:朦胧月光下,王青被小心地从车里抱出,随她一同被推进小院的还有那辆从北京拉回的轮椅,星星无言,大家少语,小院沉寂。
“哎哟,我打算去商丘表示感谢呢,没想到你们又来了,还拿这么多东西……”走进小院,迎面碰到我们脑海中一直卧病在床的王青,她边走边说边笑。
这一笑,来之不易,笑得大家热泪盈框,也笑得小院生机勃勃。但眼前的笑声难掩背后的痛楚。说起康复的艰辛,王青轻抿嘴唇,扭头回望她走过的步步坎坷又充满希望的康复之路。
去北京之前,王青已瘫痪多年,虽然先后做过七八次手术,但效果并不理想,家人、邻居以及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此生再也没有站起的希望。
“就连这次从北京刚回家的那几天,我对于自己能不能站起,也失去了信心。”她说,“由于这次做的手术较大,全身疼痛无力,加上前些年一直不能下床走路,体质较差。从北京到家后,啥也不想吃,就是勉强吃了,也是吃啥吐啥,天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一念花落,一念花开。就在她心灰意冷、万念俱灭时,她从朋友圈看到了一位病友手术一个月后就可以丢拐走路的信息,给了她莫大的鼓励。
但要实现人生反转,谈何容易?考验无处不在,也无时不有。一次,她看着腿部松掉的绷带,本想请村医生来处理,顺便换一下药,但村医外出办事了。没办法,只好让母亲帮忙。75岁的母亲擅抖着双手,戴上一次性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棉球、夹子等药具……当时,王青的腿部不时向外浸着血水,老母亲眼里噙满泪水,在相互安慰中,母女俩度过了艰难而难忘的时刻。
“那一刻,死的心都有。”痛定思痛,至今忆起,王青依然泪眼模糊,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
而比换药更难的是长期练习走路。她说,由于身体多处做了关节融合手术,所以一开始学走路,比婴儿学步还艰难,而且每走一步,全身就疼痛难忍,夜里常在疼痛中哭醒。但她知道,每一次咬牙坚持,都在为早一天站起埋下伏笔。为了不影响白天锻炼,她就求医生给她打止疼针。
一路走来,步步艰辛,但也天天进步。从两个人架着站立,到一个人扶着站立;从自己拄拐站立,到双腿可以抬起来挪动,再到拄拐可以慢走。终于,在膝关节“翻修”5个月后,也就是7月6日,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个不用拄拐、挨着床可以横着走的视频。
不管走路的姿势是不是美观,但站起来的梦想终于照进了她家的小院。那一天,她激动得哭了,哭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
“小姨,你能走路啦?”看到王青的视频,她8岁的外甥女在电话中将信将疑地问。
也难怪孩子这么问,因为王青从2011年第一次髋关节置换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也是那一年,她这个外甥女出生。
在以后的日子里,王青天天在朋友圈“打卡”,记录着一些让她难忘的“大事”:7月29日,膝关节翻修后的164天,自己可以在院子里前后慢慢走;8月18日,8年来第一次走到离家200米远的地方。更令人惊喜与难忘的是,10月1日,她脸贴国旗画,手摇小红旗,与其他人一起走上街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那一天,我至少走了500米。站起来走路的感觉真好,每一步都是幸福的。”说起当天的情况,王青仍兴奋难消。
特别的日子,特别的感受。她在当天的微信朋友圈中写道:祝福祖国,祝福你我!愿我们越来越强!
王青(中)在手把手地教授京九晚报·衣往情深义工王清林(左一)、李清志(右一)如何在视频上添加文字
爱的路上带着我
有人说,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处处有关爱。而王青对于爱的理解,则有更深的体会。
“生病多年以来,社会没有抛弃我,一路走来,遇到的爱太多太多,给了我成长的空气与土壤。”在朋友圈中,她深情地感慨:“我活在你们的爱里,以至于生命之轻无法承受。”
她知道,这些沉甸甸的爱,每一件都刻录在她最难忘的日子里,也深印在她的心里:南下广州治疗,北上北京手术,千里迢迢,如果没有京九晚报·衣往情深义工的来回接送,瘫痪在床的她根本无法到达;去广州时,志愿者跑前跑后,接站送医;在北京住院期间,当地志愿者帮她解决了血源缺少的难题;回家康复中,邻居、同学、志愿者经常到她家从物质、精神上对她帮这扶那:修房子,改电路,装水管,帮她理发、洗头、洗澡等。9月18日,爱心人士又帮她搭建了卫生间,安上了坐便器、热水器……
特别是国家的新农合政策,大大减轻了王青治病的经济负担,还有这几年村里搞脱贫攻坚,对她家也照顾不少。
正是有了北京好人、广州好人、商丘好人和周口好人等这些好人对她的温暖与帮助,以及政府对她的关心与照顾,让王青这棵曾经受伤倒下的小草再次站起。方方面面的爱,点点滴滴的情,让她情难自禁,感由心发:“有你们在,爱就在,我的希望就在。”
有人说,感谢是示爱的第一步。这些年,王青除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爱之外,也在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与爱同行。她在自己4月22日的朋友圈中写道,“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让自己的存在,成为别人的幸福”。
为了减轻老母亲的压力,尽子女之爱,这些年,她一直艰难地做着微商,就是在她手术期间的那段日子,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她说,我不能因为我的困难,影响客户的需求。难能可贵的是,在经营中,她始终坚守质量第一的原则,不合格甚至拿不准的产品,坚决不卖。她说:我的身体有残疾,但产品不能有残疾。
为了鼓励同样生病的病友,她经常在朋友圈中鼓励他们:“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活成的样子,我们一起加油。”
聪明的王青没事时就试用新媒体的应用技术,而且每掌握一门技术,都会及时与大家分享。9月12日,她在朋友圈中告知微友:“今天第一次学会发5分钟以内的视频。想学的朋友微我,我免费发视频教程。”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王青在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别人,也深情地爱着这个给她温暖的世界。
辽阔的原野,巨大的乔木固然让人瞩目,但布满沟沟坎坎焕发着无限生机的小草同样给人以力量。王青,就像一株小草,虽然渺小,却有自己的颜色,坚强地生长,真实地活着,在自己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且行且搏且歌。
看望她的商丘志愿者离开时,多年瘫痪在床的王青出来送行 记者 潘中华 摄
(记者 潘中华 来源:京九晚报)